欢迎进入襄阳市襄州区人民医院网站!

导航菜单
健康科普
首页  > 科研教学 > 健康科普

这些近视的“坑”不要再踩了!

2024-03-115663

近视,是我国乃至全世界最高发的眼病。世界卫生组织已把它列入亟待解决的可致盲性眼病之一。而近年来,电子产品的普及也使得近视呈现低龄化的趋势,儿童青少年近视率的增加让越来越多的学生家长焦虑不已,心急之下更容易步入误区。

微信图片_20240311140851.jpg

很多家长认为孩子上学以后,用眼多,才需要检查视力。这就是个错误的概念。儿童在1~3岁幼儿期、4~6岁学龄前期、7岁之后学龄期应当定期接受屈光筛查,监测远视储备量。其实3岁以后,儿童在学习识认视力表后绝大多数都能够配合测视力,就可以进行初步的视力检查,有助于尽早发现眼疾、屈光异常,及时防控近视进展,提早进行干预。平时生活中,家长如果发现孩子斜着看、歪头看、眯眼看、揉眼看或很近看电视和书时,就要警惕,可能是视力有问题了。家长应及时带孩子到正规医疗机构,为孩子建立屈光发育档案。

当孩子检查出近视,许多家长认为孩子小,度数小,就是假性近视,是可逆的。事实真的如此吗?

其实假性近视是指近距离用眼过度,眼睛的睫状肌调节紧张所导致的暂时性视力下降,经过休息或应用睫状肌麻痹剂滴眼后,视力能恢复正常。但在常规的医院检查中,如果散瞳验光,检查出近视度数,就不再是假性近视,即使孩子年龄小,度数小,也已经不是调节紧张性的假性近视。所以,当孩子出现视力下降,及时到正规医院进行散瞳验光是非常必要的。通过散瞳可以排除假性近视,对于大部分的近视儿童,选择6小时就可以自行恢复的快速散瞳验光就足以检查。

一直以来许多人认为近视度数的加深是由于戴眼镜造成的,其实这种说法是不对的。

大部分的近视眼是因为眼轴增长导致,眼轴是指进入眼球的光线通路上,角膜前表面到眼底视网膜的距离,就像眼球的身高。还在身体发育期的孩子,在没有干预的情况下,眼轴会随着身体发育持续增加,因此近视度数不但不会降低,反而会不断加深。所以一旦确诊近视应及时科学干预,通过配戴眼镜进行矫正。配戴合适的眼镜可以有效矫正视物不清,延缓近视进展。对于戴镜视力正常者,学龄前儿童及小学生每3-6个月,初高中学生每6-12个月进行复查,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更换眼镜。

那么眼镜看远戴,看近不戴,又是否可行呢?

正常眼与戴镜的近视眼看近时眼睛都需要调节,通过调节改变眼睛的焦距,将光线聚焦点从远处移到我们看的近距离物体上,这才能看清晰。近视眼在不戴眼镜的情况下,眼睛的焦距就在近处,眼睛可以偷懒不用调节就能看清,但是长期偷懒眼睛的调节功能就会下降,并且还会影响到眼睛内聚的能力,正常状态下,看近时双眼会向内一定程度的对眼,这就是内聚功能。所以除医生有特殊交代的情况可以不戴眼镜外,其他时候建议近视的孩子看远看近都应该佩戴眼镜。

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,部分家长认为近视并不是什么严重的疾病,成年后通过激光手术就可以治好,但实际上并非如此。

大众可能神化了激光近视手术的效果:首先,它并不能包治所有近视,超过一定度数的高度近视无法进行角膜激光手术,可能要考虑选择其他治疗方法,例如晶状体眼人工晶体植入手术。其次,并不是所有度数适合的患者都能做激光近视手术,必须通过角膜、眼表等一系列术前检查才行。更重要的是,近视手术其实治标不治本,手术只能摘掉眼镜,并不能改变眼底,表面上近视度数消失了,但高度近视眼底病变的风险不会降低,严重的会导致视力不可恢复的损伤,部分患者甚至会因此失明,据统计,病理性近视是50岁以上人群失明的主要原因之一。所以,近视要从娃娃抓起,不要怀揣侥幸心理,坐等长大了再做近视手术,预防孩子近视,控制度数增长更重要。

排除这些近视误区,那近视的防控有什么好的方法呢?

首先,户外活动接触阳光,能增加眼内多巴胺等活性物质释放,促进眼球正常发育并抑制眼轴变长,是防控近视有效、经济的方法。儿童青少年应坚持每天日间户外活动不少于2小时,或者每周累计达到14小时。即使阴天,户外活动也对近视有防护效果。不过要避开午后高温强晒的时段。其次,长时间近距离用眼是诱导近视形成的关键因素,儿童青少年要养成良好用眼习惯。一是读写做到“三个一”,也就是“一尺一拳一寸”,眼离书本一尺,胸距书桌一拳,手离笔尖一寸,不可平躺、侧躺或趴在床上看书,也不要边走边看书,或者在移动的车厢内看书。二是坚持三个“20”原则,即近距离用眼20分钟,向20英尺外,大约6米的距离,远眺20秒以上。三是保持光线适度,白天充分利用自然光线进行照明,晚上除开启台灯照明外,室内还应使用适当的背景光源。

长时间近距离使用电子视屏类产品,会消耗儿童远视储备量,是儿童青少年近视早发、高发的重要原因。6岁以下婴幼儿尽量避免接触和使用手机、平板、电脑等视屏类电子产品;中小学生使用电子屏幕学习时,观看30-40分钟后,应休息远眺放松10分钟。

文章推荐

首页

医院概况

新闻中心

科室导航